第22個“世界讀書日”已經(jīng)過去,你的閱讀之旅還在繼續(xù)嗎?
對許多法律人而言,答案是肯定的。在不少政法單位,“讀書日”已經(jīng)變?yōu)椤白x書月”,甚至讀書活動早已貫穿全年,閱讀逐漸被培育為一種習慣。然而,一方面,在傳統(tǒng)圖書市場,各類圖書層出不窮,讓人常有應接不暇之感,另一方面,在新技術的影響下,電子書、手機閱讀也似乎對紙質閱讀造成了某種沖擊,那么,法律人偏愛什么書?怎樣讀書?本期,資深法律出版人士、書評人以及讀書活動的組織、參與者描摹出了法律人的閱讀世界,同時,熱愛讀書的法律人也分享了他們的閱讀故事。從中,我們可以一窺法律人的讀書選擇。
閱讀提升了法律人理解世界的能力。也正因為此,在為法律人推薦閱讀時,曾健不僅僅會推薦與法律關系密切的書籍,同時還會推薦歷史、哲學、小說等作品
在一間擺放著書架的屋子里,公安局局長趙東來走到圍坐的人群中,讀了一首法國詩人繆賽的《雛菊》。這首充滿柔情的詩歌,與趙東來的硬朗形象反差極大,與他同來的女檢察官陸亦可評價道:“雞皮疙瘩掉了一地!
這是熱播劇《人民的名義》中的一個片段。電視劇里,盡管笑稱趙東來的朗讀令人肉麻,但陸亦可還是有所觸動,決定加入趙東來所在的讀書會。
現(xiàn)實中,這樣的讀書會漸成風潮,陸續(xù)出現(xiàn)在公安局、法院、檢察院、司法局等許多政法單位。
讀書會成為“標配”
今年4月,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在全國各級法院普遍開展“堅定理想信念·堅定法治信仰”全員讀書活動,倡議“在緊張工作之余,讓我們少一些交際應酬,少一些上網(wǎng)刷屏,擠出時間拿起書本,靜下心來沐浴書香……”
對于一些法院來說,這樣的讀書活動早已在進行中,讀書會成為了法院文化創(chuàng)建的“標配”。
2015年,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(qū)人民法院成立了讀書會。成立之初,讀書活動相對松散,愛讀書的法官們每隔一段時間,就聚在圖書館交流心得體會。到了今年,讀書活動更有針對性,一般是指定閱讀書目后,過段時間再進行正式的讀書分享。
天心區(qū)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審判長廖龍芝告訴《法制日報》記者,對于這樣的讀書活動,法官們的響應很是積極。平日里,在微信群中,他們也會互相推薦好書。
廖龍芝推薦過《平凡的世界》《制度經(jīng)濟學》《中國哲學簡史》等。她認為,讀專業(yè)的法律書籍非常重要,有助于提升專業(yè)素質,從而與時俱進地辦好案件,讀書更是自我升華的過程,可以讓人生變得更加通透。她舉例道:“比如,讀《平凡的世界》,書中人物的奮斗精神能夠鼓舞自己,優(yōu)美的文字也能讓人精神愉悅!
領導和同事們推薦的好書,讓廖龍芝受益良多。比如,天心區(qū)法院院長譚劍輝推薦過一本《思維導圖》,并附上了自己的推薦理由:辦案需要邏輯性思維,也需要發(fā)散性思維……“一看就知道是仔細讀過書后作出的推薦,很負責,同時也毫無保留地分享他的觀點!绷锡堉フf道。
沉靜帶來的進步
在天心區(qū)法院,雖然工作繁忙,但閱讀已經(jīng)成為了法官們的習慣。對廖龍芝而言,上下班路上、出差途中,這些時間都能夠被充分利用起來進行閱讀。相比電子書,她鐘情于紙質閱讀。不過,在周圍同事中,也有不少電子書閱讀的支持者。
也是在2015年,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民警徐春燕創(chuàng)建了“全民悅讀——警察書屋”微信群,由此在網(wǎng)絡世界里為民警構建了一個讀書交流平臺。此前,全國公安機關“警察書屋”建設工作拉開帷幕,計劃通過三年時間,在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及人數(shù)較多的基層單位按照規(guī)范化標準無償分批援建1360個“警察書屋”,配置價值約7000萬元的圖書。
徐春燕介紹說,如今,微信群里共有兩百余人,“不為熱鬧,只為沉靜下來的進步”。盡管第22個“世界讀書日”已經(jīng)過去,但微信群發(fā)起的讀書活動基本保持著每周一次的頻率!翱梢郧袑嵏惺艿,警察讀書的氛圍越來越濃,從以前的極少讀書,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的線上交流、線下品讀。相比一些微信群里無節(jié)制的調侃、‘灌水’,在這個群,很多民警有了切實的精神收獲!
據(jù)徐春燕觀察,不少警察喜愛史實類、散文體讀物!斑@和警察工作之余減壓的要求似乎不謀而合,可以窺見一種心理需求!彼J為,讀書一方面能夠豐富警營文化,另一方面也給予民警放飛心靈的減壓機會。不過,在讀書交流時,大家往往不自覺地把書中內容引申到警務工作上來,她說。
徐春燕自然也是愛好讀書的人。由于上下班需要花費數(shù)小時,地鐵成了她主要的閱讀空間。手捧一卷書,比握著手機來得更讓她踏實、輕松。
讀書氛圍有喜有憂
在許多法律人為讀書活動的興起感到歡欣的同時,也有人對當下的讀書氛圍表達出某種憂慮。
“我感覺,出版業(yè)表面上欣欣向榮,但讀書的氛圍變差了,讀者和出版界互相迎合,好書越來越稀缺。社交網(wǎng)絡的泛濫更是擠占了大量本該用于閱讀的時光!薄吨袊ù髮W學報》副編審陳夏紅如是說。數(shù)年前,他活躍在書評界,經(jīng)常推薦法律類的書籍,F(xiàn)在,他依舊買書、讀書,但幾乎不寫書評,因為“書評圈良莠不齊,純粹的書評越來越罕見,也很少有人通過看書評來選書了”。另一方面,書評寫作耗時費力,嚴肅評論也容易得罪人,在大學科研考核中毫無用處,堅持寫書評顯然算不上明智。
“現(xiàn)在,書更大程度上是來‘用’的,而不是來‘讀’的。”陳夏紅說著,從包里掏出一本巴爾扎克的小說——這并非他的休閑讀物,而是他論文寫作的重要資料。抱著一本閑書,沉浸其中、細細品味的時光仿佛一去不返。只是偶爾,他感到實在是需要放松一下,才拿起《神雕俠侶》閱讀,享受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。
對于法律人讀書所講求的實用性,作為“麥讀”這個法律出版品牌創(chuàng)始人的曾健深有體會——他面對的讀者,幾乎都是法律人。
在曾健看來,閱讀對于法律人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,法律人的工作職責往往是解決社會問題,因此,需要通過閱讀反復地訓練理性思維。同時,在解決社會問題時,也需要對世界有著深入的理解,不能光憑空想、抱有偏見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閱讀提升了法律人理解世界的能力。也正因為此,在為法律人推薦閱讀時,他不僅僅會推薦與法律關系密切的書籍,同時還會推薦歷史、哲學、小說等作品。
曾健笑道,當下,讀一本書所需要的成本,已經(jīng)不是書籍封底的定價,而是閱讀它所需要花費的時間。對于那些工作繁忙的法律人而言,這一點體現(xiàn)得格外突出。“有律師希望一本書出來了,就能看到電子書版本。最好,還附帶主動檢索功能,需要看什么,就搜索什么!
相比電子閱讀,曾健認為,作為社會精英的法律人進行紙質閱讀很有必要。某種程度上說,閱讀“需要一種儀式感”,同時也是一種深度思維的訓練。他在英國旅行時見到丘吉爾的書架,滿滿當當都是精裝書,“人群之間的差異,不僅僅是財富上的,也是思想上的”。(尹麗)
來源: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:郭美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