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(xiàn)在來評2020年度熱詞,著實太早了一點。因為,未來還不知道有哪些詞會入選。
但,我相信,“鐘南山說”4個字入選。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。
現(xiàn)在,只要打開手機,打開電腦,鋪天蓋地,全是“鐘南山說”,在各個群里、朋友圈里,水銀瀉地般傳播。
我們都知道,84歲高齡的老爺子,此刻正奮戰(zhàn)在防治第一線,擔當著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神。
他實在是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,去說這些形式風格各異、看似十分道理的話。而這些話里,甚至還有病句、錯別字。
果然,很快就有媒體、機構辟謠了。
多少自撰、杜撰、偽撰、瞎撰的內容,假汝之名?
當然,這些假借鐘南山院士之口發(fā)布的內容,有的還是在勸人向善、教人應對的,我們尚可接受。
但某些別有用心的假借鐘南山之名發(fā)布的內容,就另當別論了。
“鐘南山說”之外,還有其他大量的在微信群、朋友圈流傳的各種所謂的內幕消息、內部材料、小道消息,甚至是謠言,真假消息滿天飛,則讓人無法忍受了。
這些謠言四起,在各類網絡平臺上混淆視聽,引發(fā)恐慌。有的是所謂“秘方”:抽煙喝酒可以預防病毒感染,板藍根+熏醋能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;有的事關公共安全:北京高速“只出不進”,這里那里“封城”;還有的是針對公眾人物:鐘南山感染了病毒,白巖松將對話鐘南山;等等。
疫情面前,謠言猛于虎,對于當前的疫情防控大局極為不利。
老百姓希望聽到“鐘南山說”,是因為有些地方、有些機構“沒說”、“少說”,而還有些人在“瞎說”、“亂說”。
網上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“鐘南山說”?究其原因,大致如下:
1、人們對疫情發(fā)布、防治信息、健康知識的極度渴求。
醫(yī)療信息本身的不對稱性,在此次疫情發(fā)生期間,表現(xiàn)得更為明顯。
公眾包括很多醫(yī)生,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源、傳播機制、治療方案、對癥藥物等都存在一個認知過程。普通百姓更是缺乏相應的知識。群體性的焦慮、不安,加大了個體對信息的渴求。
個體的弱小感、無助感被放大,個人急需專業(yè)的知識作為指導,急需專家的明示作為心理上的依靠。
2、官方消息、專業(yè)知識在被裹脅中消解。
在媒體、自媒體極度碎片化的背景下,各種消息滿天飛。
這其中,有專業(yè)的、科學的知識,也有流言、謠言。
特別是流言、謠言,更愿意借助專家的名號來發(fā)布,以增加所謂的“權威性”。
而官方發(fā)布的消息,以及其他專業(yè)人士發(fā)布的科學知識,在傳播的過程中,有可能被二次加工,被迫冠以專家的名頭,以搶占信息渠道。
3、官方發(fā)布的信息還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,二者之間存在信息供需矛盾。
公眾對武漢官方前期信息發(fā)布工作多有詬病、質疑、不滿。這成為“塔西佗陷阱”直接映射的源頭。
此外,還有不少人對目前一些地區(qū)信息發(fā)布的模糊性、粗放性、不確定性等現(xiàn)狀,存在不滿,呼吁更多、更詳盡的權威信息。
4、健康教育、健康宣傳的短板,在此次事件中被凸顯。
很長時間以來,健康教育、健康宣傳在有意無意中被弱化。毋庸諱言,當前的衛(wèi)生體制,受所謂政績觀的影響,重治療輕預防、重技術輕宣教、重設備輕科普的現(xiàn)象不同程度存在著。
有機構做過研究,在健康教育方面每花一塊錢,就可以節(jié)省將來在預防、治療上花費的八九塊錢,甚至更多。
健康教育的短板,到了非補不可的時候了。但愿這次能敲響警鐘。
可以預見,接下來一段時間,公眾將會繼續(xù)因心理焦慮而不停地刷手機,會繼續(xù)因缺少專業(yè)的辨別能力,而在繁蕪、海量的信息中,忐忑不安地等著、候著。那些一錘定音的專業(yè)聲音,那最終的勝利的消息,何時才能到來?
在這個尚不知時間長短的等待中,靜坐是無法解決現(xiàn)實的難題的。
又一次,鐘南山被公眾推舉成官方話語和民間輿論的一個樞紐、一個象征。但僅僅有一個鐘南山,是遠遠不夠的。億萬雙眼睛在盯著、在盼著,老爺子也太累了。不能只讓他一個人說。其他的機構、官員、專家,特別是政府部門,都要出來說說。
工作,是職責;說話,也是職責。
因此,我們建議:
一、暢通信息發(fā)布渠道,滾動式發(fā)布信息。政府部門要依法、依規(guī)、科學、及時地發(fā)布與疫情有關的信息,及時透明地披露信息,做好釋疑解惑、回應網友關切,讓權威信息跑贏網絡謠言,擠壓其滋生空間。同時,對刻意隱瞞者依法嚴懲。
二、多培養(yǎng)“鐘南山式”的專家。鼓勵這些專家,用各自的專業(yè)知識,在不同的平臺上,適時地為公眾答疑解惑。
三、加大日常的健康教育工作。以此次疫情防治為契機,重新擺正健康教育的重要位子。讓健康素養(yǎng)、科學素養(yǎng)、媒介素養(yǎng),成為現(xiàn)代公民的必備素養(yǎng)。
四、建立層次不同的信息傳播架構。這個架構中,既要有中央層面的,也要有地方層面的,更要有基層的;既要有政府部門的,也要有醫(yī)院的;既要有官方的,也有民間的、個人的,也要有非政府組織、社會團體的。如此,才能形成一個立體、全面、有效的傳播格局。
五、防控謠言“病毒”,媒體要幫網友戴好“口罩”。主流媒體和各類網絡平臺要擔負起“網上醫(yī)生”的角色,及時向謠言亮劍打“疫苗”,扼殺其生存土壤。
在疫情戰(zhàn)的同時,我們也在經歷著一場輿論戰(zhàn),同樣也是善與惡的較量。只有真實的信息公開、透明了,流言、謠言、傳言才無藏身之地。
所以,一方面要加強疫情的防控,另一方面,要加強輿論的引導,加強有關政策措施的宣傳解讀工作,增強群眾的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。
來源:人民網安徽頻道 作者:宮禮張磊
來源:人民網安徽 責任編輯:高楊清